人民網>>觀點

專欄

iPhone6暴利?高科技新產品的價格由消費者決定

雲無心

2014年10月13日11:23    來源:人民網-觀點頻道    手機看新聞

iPhone6 上市,又有媒體習慣性地去計算生產成本,得出“成本隻需二百多美元,工人加工費才四五美元”的數字。因其海外售價多在650美元以上,而國內更是曾炒作到一兩萬人民幣的價格,令許多人再一次憤訴“暴利”。

這樣的事情不是第一次,也不會是最后一次。許多新產品,比如醫療器械、眼鏡、新藥……都屢被稱為“暴利”。這是種很無聊的計算,也是種很淺薄的指控。

第一,任何新產品,尤其是高科技新產品的成本,直接的生產成本反倒不是最重要的部分,研究開發的成本會佔到很大的比重。對企業來說,研發成本還不僅僅包括研發一個最終成功的產品所付出的代價,還需要包括那些“失敗的嘗試”而打了水漂的投入。從投資的角度說,高科技新產品的研發,是高風險的投資。每一個成功產品的腳下,都踩著無數夭折的冤魂。無視這些成本,而簡單把生產線上工人的工資加上原料成本作為“產品成本”,實在是混淆視聽。

第二,高回報是新產品的推動力。既然高科技產品的研發是高風險,就必然要有高回報才能吸引資本投入。雖然不排除有天才靈感的存在,但高科技新產品的出現基本上都是砸錢豪賭的結果。尤其是醫藥領域,數億甚至更多經費砸到某個項目上,最終血本無歸很平常的事情。如果不是一旦成功會有“暴利”的回報,沒有投資者願意去冒這種風險。劃時代的產品幾乎都出自國際大公司,而我國的企業幾乎都只是“跟蹤”“仿制”“山寨”產品,主要原因也是沒有企業有那麼大的魄力去參與那種層次的豪賭,所以我們也就沒有那麼多“暴利”的產品。

第三,產品的定價策略從來不是基於成本,而是基於“消費者願意為新產品帶來的好處付多少錢”。這個評估,早在產品開發開始之前就進行了。如果不能獲得“暴利”,那麼連研發都不會開始。任何新產品出來時,都不會是生活的必需品,而只是為生活“錦上添花”。消費者願意為這朵花付出什麼價格,隻取決於覺得這朵花有多好看和自己有多少錢,不會、也不必受到這朵花用多少錢制造出來的影響。

第四,“暴利”固然是生產者直接得利,但最終也對普通消費者有利。因為暴利,就會有很多“賭客”參與進來,源源不斷地開發出更新的產品。新產品上市,不僅自己的舊產品降價,其他廠家的同等產品也隻能降價。當市場上有多家企業能生產出互相替代的產品,那麼“暴利”就無法存在,價格就會回歸到“生產成本加適當利潤”的水平。對於廣大不追逐最新潮流的消費者來說,這種“過時產品”依然是性能優越的好產品。

換句話說,新產品的“暴利”,是由消費群體中最有消費能力的“弄潮者”承擔了。他們支付的高價,除了滿足商家的“暴利”,也用於開發下一代更新的產品。而廣大普通的消費者,隻要等待下一代新產品出來,就可以享受這一代產品的優越了。如果沒有了這些弄潮者與商家的暴利互動,那些“過時”的產品也不會出現。

分享到:
(責編:王倩、文鬆輝)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