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觀點>>每日最新評論

錢江晚報:報刊亭需要立錐之地

付瑞生

2014年08月11日07:30    來源:錢江晚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報刊亭需要立錐之地

  北京72家報刊亭最近被整治拆除,業主和媒體稱這是強拆,相關部門回應稱屬於移、改,不是拆。其原因在於,這些報刊亭“違規經營”,“違規賣水、食品”。表面上看,這是政府與小販的沖突,實質上,這是文化與市場的角力。

  其實眾所周知,目前報刊亭是一個夕陽行業。即便依靠違規多種經營——違規賣水、食品,也難以為繼。調查顯示,2013年以來,北京各報刊亭營業額均再創新低,日均營業額100元左右,即便是位置甚佳、人流量不小的核心地區,日營業額也不過300元左右。某些位置相對較為偏僻的報刊亭,日營業額甚至低於100元。報刊亭的主要收入早已不是賣報刊,而是依靠飲料、零食、電話充值卡等維持。管理部門如果以此為理由關停報刊亭,那可能的確如“亭長”所說,把他們逼上絕路。

  事實上,某些繁華地段的報刊亭的關停,可能並非完全是政府的意思。因為在不少地方政府的兩會報告中,報刊亭依然是政府“為民辦實事工程”。奧運期間,報刊亭最多時高達2500多個,目前也還有超過2000個。作為文化的形象工程,盡管微利或者虧損,依然會在鬧市中有一席之地。

  問題可能還是在於市場的力量太過強大。此次被拆除的72家,多位於市區繁華地段。移、改后的地段可以推斷是“老少邊窮地區”。市場的邏輯往往是無情的。

  不過,市場力量再大,也不代表政府可以無所作為。如《北京日報》所論,對一座城市而言,報刊亭既是文化地標,也是文明接口,甚至成為城市記憶的組成部分。從市民角度看,報刊亭既解決了一部分人就業,滿足了很多人的閱讀需求,還可以承擔義務指路、便利飲食、街頭監控等角色。作為體現城市親和力與人文精神的重要指標,作為城市公共建設與便民服務的一部分,報刊亭顯然不是可有可無的。

  記得世博會的口號是,城市讓生活更美好。滿街奢侈品的城市顯然不能代表美好,一種“轉角遇到愛”的城市記憶,更讓人回味無窮。有時候,一些必要的文化設施就像鋼筋水泥激流中的一個小港灣,讓疲乏的旅人有一個臨時停靠休息的地方。這就是作為文化符號的報刊亭的價值。

 

分享到:
(責編:李嫣(實習生)、文鬆輝)

相關專題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