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觀點

環球時報:別忘了教師中“沉默的大多數”

鄭葳

2014年06月30日09:17    來源:人民網-環球時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鄭葳:別忘了教師中“沉默的大多數”

  前不久,陝西省長武縣中學6名高三學生因不滿教師制止其撕書行為,將一名教師打成重傷。新聞一出,眾人震驚,引為教育界的恥辱。6名學生打斷的不僅是3根拖把棍,更是數千年來中華傳統的“師道尊嚴”。我們不僅要問,教師這個曾廣為人們尊重、羨慕的職業怎麼了?

  不可否認,這些年來,當社會變得愈來愈功利、浮躁,對金錢的追逐變成唯一的價值追求時,比拼物質財富和銀行存款有多少位數成了人們更加關注的話題。而在經濟收入方面,與多數人相比,如今的教師收入的確難以讓外界投來艷羨的目光。

  在這種因為社會風氣的衍變導致社會地位與受尊重序列發生巨大變化的背景下,作為整個社會的一份子,有些教師的觀念和行為,不可避免地也會受到社會風氣的熏染,負面的例子不時出現在媒體報道中。有些教師逐漸失尊失范,有償家教、推銷教輔,賺得缽滿盆盈的同時加重了學生的學習負擔,成為扼殺學生創造力和身心健康的應試教育的打手,更不消說教育界中還有少數將黑手伸向學生的敗類。在輿論對負面行為“審丑”式關注之下,壞的一面被放大,教師似乎失去了社會的尊重。

  然而,很多人看不見的事實卻是全國1200萬教師中,失德失范的教師畢竟少數,多數教師對自己在社會中的形象並不滿意,這個職業的快樂指數逐漸下降。人們擔心教師的這種不快樂,很容易傳遞給心智尚不成熟的學生,增加社會的“戾氣”。

  但是,教師的生活真的是這樣嗎?現代社會的高速運轉讓人們喜歡轟動效應,習慣一葉障目,我們更應該看到的是那些“沉默的大多數”。作為與中小學教師長期共同探索的教育研究者,筆者認為教師這個行業裡聚集了最具有理想主義情懷的人,尤其是中小學教師們在條件很差的情況下苦苦支撐著我國基礎教育的大廈。與社會其他職業相比,教師工作負擔繁重而復雜。一位一線教師曾跟我說:“我教5個班,每天備課、上課和批改作業根本是正常上班時間完不成的,我經常回家備課到半夜。因為每個班60個學生,5個班就300份作業,我批不完啊”。可即便如此辛苦,這位年輕的教師一直堅持。在社會期望中,我們絕大多數教師安貧樂道、辛勤奉獻。

  然而,是什麼讓一些曾經充滿了理想和奉獻精神的教師精神疲憊、理想喪失、對學生不耐煩和冷漠?原因可能隻有一個,如果說教師失范,那也是因為社會失范。在整個大環境之下,教師難以獨善其身。崇尚有道德的人生,破解應試教育的困境,提高教師地位,讓他們有一份體面的收入,使教師成為受人尊重的職業,才是一個理性、負責任的社會之應為,教師才會重新快樂起來。當然,教師也應明了,尊重是需要自己贏得。你高尚、陽光,教育則必然美好、溫暖。▲(作者是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部教授)

分享到:
(責編:董曉偉、文鬆輝)

相關專題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