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觀點

人民日報人民論壇:超越“有用”“無用”評價

艾 斐

2013年12月17日03:54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超越“有用”“無用”評價(人民論壇)

  今天人們評價事物,往往以“有用”和“無用”作為取舍的原則和裁量的標准。然而事物的發展,又往往印証了這是一種實用主義思維,它在讓我們獲得一片原野的同時,卻又遮蔽了更廣闊的草原。

  魯迅年輕時求學於水師學堂、礦路學堂和日本仙台醫學專科學校,讀了許多並非對專業有用的書,寫了一些並非與專業相關的文章,但也正是這些“無用”之舉,最終使他享譽文壇。華羅庚上完初中后就輟學在家,幫父親打理生意,卻迷上了與生意毫不搭界的數學演算題,正是他的“不務正業”,成就了他的數學高譽。愛因斯坦年輕時,先在中學教書,后在專利局當檢驗員,卻鑽研起了量子力學等物理問題,最終石破天驚。

  “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無用之用”。世間許多“大用”,恰恰是從那些看似無用的事體中衍生出來的。“無用”之中常常隱藏著有用的潛質。我們的任務,就是要給這些潛質的爆發創造條件,提供機會,絕不能以“無用”為借口而對其打壓,將其抑制。

  有人曾向哲學家伯林提問:“哲學到底有什麼用?”他旁逸斜出地講了一個故事說,有個教哲學的老師,在給學生上第一堂課時講道:“你們當中有人當律師,有人當官員,有人當士兵,我講的東西,對於你們要訓練的技能確實毫無用處。但有一點,可以向你們保証,上完這個課,你們就能更好地評判是非和辨別真偽。”的確,很多看似無用的認知、無趣的游戲、發呆的思考,無益於當下,無助於技能,卻能在潛移默化中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和認知能力,決定和純化你的人品與人生。

  在許多時候,人們衡量和判斷有用與無用的尺度,都是以金錢、財富和利益作為標准,即能賺錢就有用,不能得利則無用。諾貝爾獎得主高錕被尊為“光纖之父”。由他發明的光纖技術被廣泛應用后獲利頗豐,但由於專利屬於雇用他的英國公司,從而導致他隻獲得了很少的酬勞。於是,有人認為高錕一生所做的都是無用之功。但高錕卻說:“如果事事都以金錢為重,那我告訴你,今天一定不會有光纖技術的產生。”猶太人嗜書如命,一生中會將許多時間、精力和金錢消耗在購書與讀書上。這在一味追慕“現實”利益的人們看來,自當屬於無用之舉。可也正因為如此,才造就了龐大的猶太精英人群。

  其實,有用和無用常常呈現出辯証轉換和因果相熠關系,有時甚至在它們之間很難作出明確的界定。戲曲界有一句行話,叫做“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如果沒有后者,又何來前者?這是一個淺顯的道理。但現實中人們常常會犯舍花求果的低級錯誤。作家不想深入生活而隻想寫出好作品,學者不想調查研究而隻想寫出大論文,學生不想用功學習而隻想找到好工作。凡此種種,都是對有用和無用的誤讀與誤解,其根由皆在功利主義的虛火上升。

  一個具有戰略思維和長遠眼光的人,之所以會鐘情於讀無用的書,做無用的事,花無用的時間,耗無用的精力,就是為了在現實和已知之外尋獲超越自己的機會。因為他知道,人生中一些很了不起的變化,往往就出自這種環境,常常就來自這種時刻。

  超越“有用”“無用”的評價,循著興趣與好奇,我們所能抵達的必是一個全新的境界。

分享到:
(責編:崔東、文鬆輝)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