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觀點

工人日報:“融不進城市、回不去家鄉”的尷尬亟待破解

郭振綱

2013年12月03日10:54    來源:工人日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融不進城市、回不去家鄉”的尷尬亟待破解

這種尷尬既是農民工心中的痛,也是社會管理的隱疾,成為影響城鎮化進程不可回避的問題。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完善城鎮化健康發展體制,全面提高城鎮化質量,讓更多農民工享受均等公共服務和發展機會。這給推進城鎮化進程提出了新的要求。

城鎮化本質是農民工的市民化。12月1日的《人民日報》從三個常住濟南農民工的市民化賬本出發,剖析了農民工變市民成本有多高,如醫療、養老、住房等方面面臨的現實生活壓力,農業轉移人口如何獲得均等的發展機會,當前有哪些制度瓶頸亟待突破等城鎮化建設過程中無法回避的核心問題

。 從改革開放允許農民工進城務工開始,農民工市民化問題就一直存在。有些農民工靠自身的努力在城鎮落下了腳,有些農民工則長期保持著“候鳥”狀態。但不論是留在城鎮生活的農民工,還是處於流動狀態的農民工,都一直被諸如醫療、保險、住房、戶籍等問題纏繞,形成“融不進城市、回不去家鄉”的尷尬局面。

農民工“融不進城市、回不去家鄉”的尷尬,用一句通俗的語言詮釋:就是留在城市的農民工,享受不到城市市民的待遇和服務,想回家鄉的農民工卻找不到自身的定位,不甘於像祖輩一樣再過“面向黃土背朝天”的生活。這樣的狀況影響到城鎮化建設的進度和質量。

具體表現為,一是附著在戶籍上的各種城市市民待遇,由於體制因素,沒有向農民工平等開放,一些農民工即使已經在城市生活了多年,但依然是“外來戶”,醫療、養老、住房等基本社會保障不能與城市市民一樣獲取﹔二是農民工的子女上學面臨著在城市“有條件照顧、無機會入學”,在鄉村“有機會入學、無條件照顧”的現象,留守兒童不僅讓農民工糾結,也成為社會管理的一大難題﹔三是農民工就業通道不暢,依然停留在“找工作主要靠熟人介紹,職業能力提升靠自學,就業機會在低層次徘徊”的局面。

這種尷尬既是農民工心中的痛,也是社會管理的隱疾,成為影響城鎮化進程不可回避的問題。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完善城鎮化健康發展體制,全面提高城鎮化質量,讓更多農民工享受均等公共服務和發展機會。這給推進城鎮化進程提出了新的要求。

城鎮化的重點是解決農民工留在哪裡的問題。現實中,中小城鎮吸納農民工的能力不足,大中城市短期內又無法接納大量的農民工。要留住農民工,就要真正將進城農民工納入城鎮住房和社會保障體系,就要增加城市的管理成本,需要從社會管理的大局進行規劃。農民工市民化必然會影響到老市民享有社會服務和公共福利的質量和數量,這就需要從住房、醫療、養老、就業等方面進行公共利益的調整和平衡。比如,就業同等待遇、子女入學同等條件,住房分配同城待遇等。在城市普遍面臨交通擁堵、房價高漲、霧霾侵害的現實背景下,更要有整體考量。

破解農民工“融不進城市、回不去家鄉”的尷尬,讓農民工真正融入城市,提供均等的公共服務需要很長的路要走,農民工市民化是個漸進的過程,應以市場為主導,加快中小城市發展,要靠深化改革,突破等級化城鎮管理體制等制度障礙,構建起中小城市健康發展的公平制度環境。

分享到:
(責編:文鬆輝、王倩)

相關專題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