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觀點

  

人民日報話說新農村:進不進城,多傾聽“沉默的聲音”

趙永平

2013年07月28日04:06    來源:人民日報    手機看新聞

  城鎮化應該伴隨著工業化、市場化的過程,面對農民的多元訴求,要傾聽更多“沉默的聲音”,構建農民自由流動的制度環境 

  進城落戶,是多少農民的向往。現在竟會有人不動心?據媒體報道,2011年湖北省評選出200名優秀農民工,按政策可解決城鎮戶籍。兩年后回訪發現,不少人放棄了到城鎮落戶。而在十多年前,幾乎沒有人放棄這一待遇。

  是城鎮戶口沒有吸引力了?來聽聽農民工們的心聲:有人說,現在政策放開了,孩子上學不再受戶籍限制﹔有人說,割舍不下農村的房子和土地,舍不下農村田園生活﹔也有人擔憂,進了城,也享受不到真正的市民待遇……這表明,在當前社會轉型期,農民利益訴求更加多元、多樣,他們對未來生活有了更多選擇。

  面對城鎮化背后的多元訴求,我們准備好了嗎?事實上,不少地方推進城鎮化抱著一種慣性思維,“政府意願替代農民意願”,農民的聲音沉默了。一些政府部門一廂情願地認為,住樓房、進社區,農民還能不願意?搞開發、建廠房,讓農民變工人,他們還能不滿意?於是,一些地方出現撤村並居熱潮,甚至出現強拆強征,農民“被上樓”、“被城鎮化”,引發了征地糾紛。不少進城農民面臨“回不去農村、融不進城市”的尷尬。這樣的城鎮化是潛藏風險的城鎮化,不可持續的城鎮化。

  城鎮化應該伴隨著工業化、市場化的過程,農民進不進城,進哪個城市,由農民自主選擇。政府要做的不是行政干預,而是構建一個農民自由流動的制度環境,就是讓人人都能享受均等公共服務,享受平等發展機會。既讓進城農民真正在城裡“扎根”,也讓留村農民生活更幸福、更有尊嚴。從這個意義上講,更多傾聽“沉默的聲音”比過度追求城鎮化率更重要。

  打破城鄉制度藩籬,這些年國家不斷出台政策措施。然而,長期低成本城鎮化積累的矛盾仍未化解。比如住房,全國47%農民工租住農民房,自有城鎮住房僅為0.7%。一項調查顯示,“買不起房”成了農民工市民化一大障礙﹔再如社保,約80%的農民工沒有參加城鎮社保,有的農民工選擇“棄社保換工資”。城鎮化沒有捷徑,農民進城的這些現實難題,是今后推進城鎮化政策必須考慮的問題。

  城鎮化不能光盯著城市,冷落農村。即使將來城鎮化達到70%以上,還有四五億人在農村,城鎮化不應成為削弱農業、剝奪農民、荒蕪農村的過程,而應是加強農業、富裕農民、繁榮農村的過程,是讓農村成為美麗鄉村、魅力農村的過程,是讓農民能有新的發展機會,過上跟城市一樣的生活的過程。

  農民進城不進城,還請多傾聽那些“沉默的聲音”。


  《 人民日報 》( 2013年07月28日 09 版)

分享到:
(責編:蘇楠、文鬆輝)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