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觀點

檢察日報:首都機場爆炸案中不能回避的冷思考

王地

2013年07月22日08:40    來源:檢察日報    手機看新聞

7月20日,一名殘疾人在首都機場3號航站樓到達大廳B出口外,引爆自制爆炸裝置,造成本人受傷,目前正在救治,未造成周圍人員傷亡。目前,公安機關正在進行調查。據了解,引爆炸彈的男子名叫冀中星,來自山東菏澤。自稱在廣東東莞打工時,被厚街鎮新塘村治安隊隊員打成殘疾,因此多次上訪(據7月21日《北京晚報》)。

這是繼今年6月初廈門公交縱火爆炸案后,發生的又一起較大影響的危害公共安全事件。相信沒有人會願見此類悲劇發生,但既然已經再現,深刻的反思和總結就必不可少。而總結的展開注定會有兩條路徑,一是從技術層面拷問公共安全,我們的安保和預警措施是否到位?

據事發現場目擊者稱,冀中星發放傳單被制止,后呼喊多次手中有炸彈卻無人理會。在這個時間段我們的安保人員似乎並沒有提高警惕,工作人員的監管勢必存在一定缺位。在事發后,首都機場又開始全面提升安保標准,開展防爆檢查,設警用犬巡邏等,倘若這些工作提前做好,是否可能有效降低發案幾率呢?

第二是從社會層面,這個層面的反思更值得引起重視。為什麼有些人遇事就會“怒從心頭起,惡向膽邊生”?從建構社會信任、消除社會戾氣的角度,我們該如何避免此類泄憤事件的爆發?

應該承認,處於社會中的個人,做出任何一種行為,都必然與社會環境相聯系,坦率講,我們必須從自身尋找答案。我們的社會機制,應當努力去融合對立者,而不是隻顧著追求速度與效率激化更多對立者。社會應該給弱者提供更多便捷的訴求通道,讓失意者不至沉淪,讓怨恨得到疏解。隻有用公平正義來消減社會的燃點,稀釋弱者的憤懣,類似的慘劇才會大大減少。

據媒體報道,冀中星從2006年開始便多次向東莞市政府上訪,均未得到明確答復及賠償。因無錢醫治,回到山東老家后,一直臥床在家,生活拮據。在這幾年時間裡,若沒有“被踢皮球”的受挫,若一切問題能夠回到法律框架下解決,冀中星或許不會選擇“魚死網破”這條絕路。當暴力成為弱者的武器,受害的就是更弱者。一個勇於承擔公共管理責任的政府,應該意識到,再小的矛盾,倘若不用關照的視角和嚴格的法律化解,經過一段時間的沉積和發酵,最后都可能會以怨恨的爆發來呈現。

在民族追夢的同時,我們必須要時刻關注那些掉隊者,不至於使他們在尋夢途中如此排遣不當抑郁,心靈扭曲變形甚至感到絕望。及時的心理危機干預和疏導,必要的生活補助和關愛,都是必需的。

與此同時,社會一方面應該呵護弱勢群體,維護公平正義,但這並不代表無限制的同情和喪失理性的庇護。任何一個理由,都不應該成為戕害無辜,危害公眾的借口。對於一個社會來說,越是面對這樣的極端事件,越是應該表現出鮮明的價值立場,大家也越是應該明白,什麼是惡,什麼是善,什麼是罪,什麼是罰。“懲惡揚善”人人有責,建設法治中國,任重道遠。

分享到:
(責編:王倩、文鬆輝)

相關專題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