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觀點

三支撐讓中國航天夢更圓

張凡

2013年06月14日09:31    來源:人民網-觀點頻道    手機看新聞

當神舟十號飛船點火起飛時,當成功實現船箭分離時,當飛船緩緩打開太陽能電池板時,熱烈的掌聲和歡呼聲在位於上海的航天科技八院報告廳裡一次次響起。(據6月11日,新華網)

從神舟一號到神舟十號,從無人飛船到有人飛船,從入軌飛行一天到持續兩周的宇宙飛行,從自動對接到人工對接,中國人靠自己的聰明才智,在代表當今世界最前沿最高端的航天事業上穩步前行,成果斐然。成功絕非偶然中國航天事業之所以能從無到有,不斷穩步發展,源於三種支撐。

一是歷屆黨和政府的重視和支持。在建國初期極端困難的條件下,中國集中國力發展運載火箭技術,並成功發射第一課人造地球衛星,並培養了大量航天人才,這些為我國航天事業發展奠定堅實基礎。改革開放后,隨著中國國力的增強,中國在運載火箭技術上不斷穩步推進,一箭三星等技術使中國航天技術達到世界一流水平。1999年,中國啟動神舟系列飛船計劃,並先后進行了9次成功的神舟系列飛船發射,將中國宇航員送上太空。現在,神十再次飛天成功。實踐証明,中國航天事業的發展是和黨和政府的重視分不開的,正是有了黨和政府的關系和重視,中國航天事業發展獲得了最大的支持,也正是有了這種支持,才有中國航天事業今天之發展成就。

二是中國航天人有愛國奉獻精神。一個國家是否有希望,關鍵在於這個國家是否擁有一大批擁有愛國奉獻精神的國之棟梁。國家如此,發展亦如此,中國航天事業之所以能從無到有,從小到大,不斷發展,根源就在於中國有諸如錢學森、孫家棟等一大批航天科技精英的不懈努力和奮斗。放棄美國優厚條件回到一窮二白的祖國,從一個像樣螺絲釘都無法生產到生產高端運載火箭零部件,從沒有專業人才到培養一大批專業人才,錢學森等一大批愛國科學家用他們執著奉獻精神為中國航天事業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在神舟系列載人飛船發展過程中,既有楊利偉、聶海勝、景海鵬、劉洋等人盡皆知的航天英雄,更有如吳杰、李慶龍等近70萬中國航天人的不懈努力。他們雖然沒有登上太空,但太空中每一步都包含著他們的智慧和努力,他們是中國航天事業的無名英雄。

三是億萬中國民眾的理解和期望。歌曲《十五的月亮》唱到,豐收果裡有你的一半,也有我的一半。70萬航天人的背后是70萬個家庭,為了中國的航天夢,這些家庭付出了很多,他們的親人常年堅守在崗位上,一年到頭也難得的和親人團聚幾次。雖然他們曾有過埋怨、曾有過失落,曾有過辛酸,但當飛船升空的那一刻,他們更多收獲的是喜悅和驕傲。他們明白,他們的親人並非沒有愛,並非不願意承擔家庭的責任,隻因為他們心中有一個更大的愛的和責任,那就是千百年來中華民族夢寐以求的航天夢、強國夢。為了航天夢和強國夢,無數航天人家庭挑起了家庭的重擔,排除了一線航天人的后顧之憂,使更多航天人能夠全身心投入到航天事業發展之中。70萬航天人家庭其實是億萬中國家庭的一部分,航天人家庭的夢也是13億中國人共同的夢,同一片天空,同一個夢想,13億中國人的理解和期望,就是中國航天事業不斷發展進步力量所在。

分享到:
(責編:張宏、文鬆輝)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