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觀點

萬民熱議 高考作文到底能給我們帶來什麼?

畢舸

2013年06月07日15:15    來源:人民網-觀點頻道    手機看新聞

6月7日,各地高考作文題陸續發布。這幾年來,高考作文似乎成為社會輿論關注的焦點,其原因或許就在於,相對於理科答卷的統一化格式,高考作文因其文本、選題、立意等各方面的多元化,而更能給與考生以及“圍觀”的社會更多選擇,正所謂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份高考作文的答卷。

每年一度的高考作文,都在無意識間成為全民作文——社會各界津津樂道於各地高考作文的差異,並且根據各自的立場與取向,在心中給高考作文命題打分。民眾之所以如此關注高考作文,不僅基於高考在中國社會中的重要性,更是對於高考作文背后所能反映出的時代晴雨表有所期待。

之所以這麼說,是民眾對於高考作文有著越來越高的價值訴求。民眾理想中的高考作文命題應當更接“地氣”。在厭倦了千篇一律的應景式作文后,無論是雷人文章還是憤青大作,至少能部分體現出多元化社會的個性化表達,是對於同一現象哪怕截然不同的判斷與反應,這才是社會發展至今應有的文化同步效果。既然我們在現實中有自由開放的生活環境,每個人有權選擇不一樣的生活方式,為何不能允許高考作文有著令人眼花繚亂的呈現形式?中國文化不是一直強調“文如其人”麼?

雖然這幾年高考作文也在求新求變,但有時候給人感覺是矯枉過正。比如今年北京地區高考作文試題是“愛迪生如何看待手機”,讓人不明白試題到底是表達什麼樣的訴求,而重慶試題“大豆升華”更讓人摸不著頭腦。至於上海試題“更重要的事情”,更讓人慨嘆於仿佛又回到了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高考作文的陳舊無趣。

其實,高考作文改革吃力不討好,就在於高考作文要模擬的是理想更應是現實。長期以來,高考作文命題都喜歡在宏大的理性與道德上跳舞,文字雖然炫目卻打動不了人心。糟糕的是,我們的校園雖大,我們的高考作文試題雖然越來越多變,卻容不下孩子們的現實主義煩惱。 為什麼對於食品安全的危害、社會貧富懸殊造成的不公平現象,這些沉甸甸的現實不能融入高考作文試題?其實,現實已經在不斷給教育出題,希望教育能給與孩子們更圓滿的答案,孩子們在應試與現實的夾縫中,尋找著符合自己期許的當下與未來,這難道不就是真正的理想?

都說文以載道,文字基於中某種理想,我們從小到大受到的教育,也是用作文來表達某種理想。理想不是蒼白的白紙黑字,它就活在我們每個人的心中,在日復一日的現實中被具象化,成為我們日常感知后的心靈所悟。高考作文被命題者寄予著很高期望,同樣也受到社會的注目,它理應承擔起這一責任:讓孩子們用現實編織的理想化為字裡行間的點滴話語,也讓曾經一度感嘆與孩子隔膜的成人社會,能夠從這扇小小的門中看到孩子們對於時代的想法、對於自我的認知、對於明天的憧憬。或者可以說,什麼樣的高考作文命題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從中能看到孩子與我們所生活的這個時代,

我們所生活的時代,或許不是我們所選擇的,但時代選擇了我們,我們就要與時代同在。社會期盼著孩子們從容用筆寫下他們所觸摸的那個小世界,不管它是美好還是有點丑陋,是喜悅還是多了悲傷,是憤激還是假裝成熟,總之那是孩子們的真實,是真實的孩子們告訴我們真實的理想,是我們學會面對真實而不是假裝活在假大空的理想中。高考作文到底能給我們帶來什麼?或許它應當承擔的文字使命不僅於一次考試。

分享到:
(責編:張宏、文鬆輝)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