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觀點

人民日報民生觀:保底線不是養懶漢

姜  ?

2013年05月22日06:13    來源:人民日報    手機看新聞

  “好過頭”的福利會助長人性中好逸惡勞的一面,實現中國夢離不開每個人的辛勤努力

  明明有勞動能力,卻還在吃低保,公平嗎?日前,內蒙古自治區出台新規,給出答案——內蒙古城鎮有勞動能力低保對象如果拒絕就業,將被取消低保待遇。

  事無兩樣,人心各別。贊成者說,低保不是養“懶漢”的,理應取消﹔反對者說,每一低保戶都有具體困難,應予容忍。如何看待這一問題,還需回到制度設計初衷。低保制度無意助長社會惰習,而是旨在維持城鄉困難群眾的基本生計﹔低保金發放不是提倡“得過且過”,而是將有限的財力用在最需要幫助的人身上。

  隨著制度產生的社會條件發生變化,制度效果也會出現有違初衷的新問題。比如一些人寧願吃低保,也不願再就業。各有各的原因,卻有共同的“小算盤”。在國家經濟快速發展的形勢下,低保戶的“含金量”逐年遞升。不光能領低保金,還可以享受廉租房或房租減免、學生學費減免或上大學無息貸款、重大節日慰問、醫療救助等多項優惠政策。低保金加上各項優惠政策的附加值,不一定亞於再就業的薪資。換句話說,工作后的收入不一定比吃低保好多少。與其辛苦,不如賦閑,自然成為一些低保人員的“理性選擇”。

  這種現象不值得鼓勵。警示之一就是希臘。福利“好過頭”為希臘債務危機埋下了伏筆。據悉,在不工作卻能獲得大筆失業救濟金的誘惑下,不少希臘人不想參加工作或干脆裝病賦閑在家。過高的福利帶來希臘人短暫的優裕生活,但也侵蝕了他們奮斗和創造財富的精氣神,抑制了整個國家的經濟活力。這啟示我們,沒有合理的、可甄別的、動態的退出機制的福利,隻會助長人性中好逸惡勞的一面,銷蝕人們艱苦創業、奮斗向上的動力。

  內蒙古新規的實質是“限期吃低保”,早前在北京、重慶等地也實行過,效果良好,是完善我國低保制度的一種探索。需要注意的是,新規的實施,不能成為地方甩包袱的幌子。在促進有勞動能力的低保戶再就業方面,現有政策的優惠措施不是很明顯。這也是“低保懶漢”不願掙辛苦錢的客觀原因。如何引導有勞動能力的低保戶實現再就業依然是地方政府的重要課題,如何利用經濟手段引導低保人員積極就業、變生活救濟為就業扶助,這依然考驗著政府智慧。

  總之,制度設計既要兜底,又要防止助長不勞而獲的依賴心理。實現中國夢,需要每個人付出辛勤勞動和艱苦努力。

分享到:
(責編:蘇楠、文鬆輝)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