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觀點

“暗訪成表現機會”倒逼監督改革

張楓逸

2013年04月15日14:38    來源:人民網-觀點頻道    手機看新聞

最近,湖北省來鳳縣紀委公開了一組暗訪視頻,一些工作人員上班打游戲、下班上飯店的行為被曝光。北京大學廉政建設研究中心副主任庄德水表示,“暗訪”起到了一定的督促效果,但存在很多不完善之處。一些單位習慣於把接待上級暗訪作為一種工作需要,作為政治表現機會,而不是問題發現機制。(4月14日《中國青年報》)

近來,已有多地紀檢部門通過暗訪方式監督管理公職人員。應該說,暗訪確實起到了警醒干部職工,提高辦事效率的震懾作用。山東省一位基層公務人員坦言,“平時上班不敢做‘小動作’”。不過,現實中“暗訪成表現機會”的現象,也在提醒我們這種監督方式並不完美。

與法律上的“無罪推定”相反,暗訪遵循的是“有罪假設”。每一個被暗訪的單位和個人都是被懷疑對象,沒有人能夠自証清白,必須用暗訪偷拍來檢驗。於是,為了更好地展示形象,擺脫慵懶散漫的嫌疑,一些部門不得不把日常工作重點放在應對上級明察暗訪上。或是在門口設置“崗哨”,發現疑似暗訪者透風報信﹔或是千方百計打入暗訪組內部,提前獲知暗訪時間做好准備工作。

同時,由於暗訪主要針對工作作風,很少涉及工作本身,這一指揮棒很可能喧賓奪主,對相關部門造成錯誤的導向。該走訪基層的不去了,省的落得個擅離崗位的嫌疑﹔該討論工作的不說了,萬一被暗訪組撞上以為是在聊天﹔該通過QQ傳文件的也先放放,以免瓜田李下說道不清……全體干部職工都在辦公室正襟危坐,一門心思卻完全不在手頭的工作上,而是眼觀六路耳聽八方,看暗訪組什麼時候到。看似工作作風提高了,實際工作效率卻下降了。

其實,諸如上淘寶、玩游戲、聊天等“顯性問題”,紀檢部門容易檢查,基層單位也容易應對,到頭來往往流於一場心照不宣的秀。有記者在山東省寧津縣採訪發現,一些公務人員對這種“暗訪”,已經非常熟悉,“看到了夾包的這幾名暗訪人員,都抬起頭會心一笑”。

暗訪沒有成為發現問題的平台,而是異化為政治表現的舞台,這一現象背后的症結值得反思。首先,考核機制缺失。正如專家所言,基層公務員管理目前存在一定的制度漏洞,尤其是對隻出工不出力的行為,缺乏懲處和考核機制,以至於不少基層政府都存在工作效率低下、人浮於事的現象。解決這一問題,就必須補上制度短板,厘清公職人員崗位職責,建立績效考核機制和退出機制。隻有每個單位和人員的作風優劣、效率高下得以充分展現,真正做到“能者上、庸者下”,暗訪才不會成為其刻意追求的表現機會。

其次,監督路徑狹窄。由於時間和精力有限,紀檢部門的暗訪往往是“隔牆扔磚頭,砸誰誰倒霉”,這種偶發性並不能從根本上樹立公職人員對於監督的敬畏﹔而“夾著包轉轉,辦公室看看”的檢查方式,只是蜻蜓點水,浮於表面,難以觸及“佔著位子不干事、行政效率低下”的“隱形失職”問題。對此,必須摒棄紀檢部門單兵作戰的方式,充分發揮媒體和公眾的作用,建立健全公開舉報,讓一些部門“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的真實現象置於監督之下。

分享到:
(責編:王倩、張玉珂)

相關專題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