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觀點

人民日報人民時評:盡心呵護公眾對法治的信仰

王石川

2013年04月15日05:19    來源:人民日報    手機看新聞

 

  要通過對一起起司法個案的公正處置,把法治精神、法治意識、法治觀念深深熔鑄於公眾的心中

  “我還要上訴。”日前,“上訪媽媽”唐慧訴永州市勞教委案被一審駁回,走出法庭之后,她掩面而泣,說出了自己的心願。無獨有偶,浙江杭州強奸冤案當事人張高平出獄后,表達了相似的心跡:我這十年吃盡了苦頭,流干了眼淚,但是我的心沒死。我始終堅信法律是公正的。

  作為一位母親,今天的唐慧無論對女兒的不幸經歷多麼痛心疾首,對自己受到的勞教處分多麼不服,都沒有採取有違法治的過激行動,而是選擇依法訴訟去堅持自己的主張﹔作為一起冤案的受害者,張高平哪怕在囹圄之中也不自暴自棄,始終堅守著“正義雖然遲到但不會缺席”的信心。這份對法治的朴素信仰,令人為之動容。

  盧梭說過,一切法律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銅表上,而是銘刻在公民的內心裡。小到文明過馬路,大到依法治國,法治的根基在於公民發自內心的擁護,法治的偉力源於公民出自真誠的信仰。唐慧和張高平這些普通公民對法律的敬畏和堅持,正是我們建設法治中國最可貴的民意資源。

  沒有信心,就沒有信仰。讓公民信仰法律,法律須給公民以信心。這就需要執法者公正對待公民的合法訴求,像習近平同志所強調的那樣,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生活中每天都在發生的一個個“官司”,都是一面面法治的鏡子,也是法治建設的一級級台階。從執法到司法、檢察機關,都應悉心聆聽當事人的心聲,善待他們的合法訴求,通過對一起起司法個案的公正審理,把法治精神、法治意識、法治觀念深深熔鑄於公眾的心中。張高平叔侄案中,有了新疆石河子檢察院張?、高晨等檢察官的努力,有了河南省檢察機關的積極配合,有了浙江省高院勇於糾錯的舉動,才有了一宗錯案的沉冤得雪。正是司法機關的合力行動,給人們的法治信仰輸入了強大的正能量。

  世界上從來沒有抽象的法治。在這樣的意義上,每一個判例,都是公眾法治信仰的基石﹔而每一次失誤,都可能導致信仰的崩塌。具體到唐慧案,除了關注“勞教決定是否合法,撤銷決定是否意味著必須賠償”的爭議,公眾同樣希望看到湖南省政法委兌現去年8月作出的承諾,徹查唐慧女兒被逼賣淫案,及時公布調查結果,在這起始終伴隨爭執和猜疑的案件上給社會一個清楚明白的答案。

  公眾關注唐慧案,既是對一位母親錐心之痛的同情和關切,更表達了對改革勞教制度的急切呼喚。隨著人民群眾權利意識不斷增強,對公平正義的追求更加強烈,我們需要在司法改革與法治文明建設方面做更大努力。事實上,推動制度改革的頂層設計,近年來不曾停步。今年1月召開的全國政法工作會議,提出包括勞教制度改革在內的四項改革。在全國兩會上,李克強總理明確表示,勞教制度改革方案正抓緊制定,年內有望出台。人們對此充滿期待。

  黨的十八大重申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目標。進一步樹立法治理念、弘揚法治精神,讓深化司法體制改革成為立法者的不懈追求,讓公正文明執法成為執法機關的共同意識,讓學法尊法守法用法成為全社會的共同理念,讓法治不僅成為一種治國方略,更成為一種全民自覺的生活方式,則法治中國可期,公平正義長在。

分享到:
(責編:蘇楠、王倩)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