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觀點

廣州日報:財稅監管需要更加公開透明

馬紅漫

2013年03月28日09:55    來源:廣州日報    手機看新聞

深論

馬紅漫 (財經節目主持人經濟學博士)

“要讓人民過上好日子,政府就要過緊日子。”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對本屆政府工作作出明確指導。未來,各級政府將面臨收緊預算約束、優化財政支出的改革考驗,難免遭受“割腕”之痛。

在我國經濟高速發展的語境下,社會資源配置公平性矛盾日漸凸顯。財政資金對教育醫療及養老保險等公共領域投入不足、各區域保障體系發展失衡等痼疾一直未得到徹底根治。這些都成為新一屆政府部門必須正視的民生問題。但與此同時,政府收入卻呈現增速放緩勢頭。數據顯示,在稅制改革、經濟增速放緩等綜合因素的影響下,2012年全國財政收入增幅比上年回落12.2個百分點。這意味著,政府資金的使用效率必須得到提高,隻有將“好鋼用在刀刃上”,才可能彰顯出公共服務績效。

事實上,政府財政還是有“潛力”可挖的。正如同企業可以向管理要效益,政府部門也完全可以通過簡政減員壓縮開支。當然,推進節約型、服務型政府建設離不開預算制度的硬約束,在轉型“陣痛期”須以嚴格的外部監管予以保障。遺憾的是,我國目前尚未從法律層面對財政支出水平進行全面規制,預算財務數據失真、資金流向不明、賬務混亂等積弊久未得到根治。此外,長期游離在預算體系之外的非稅收入也加重了微觀經濟體的負擔,給政府尋租鋪設了溫床。可見,當前粗放的預算管理體制亟待給予厘清,通過借鑒國外經驗暢通信息公開渠道,盡快實現預算約束法制化、規范化和制度化。例如,《預算法》可明確要求行政部門對預算日程、項目內容、具體行為人等要素進行公布,方便公眾了解預算過程的起始及相應的官方行為,並據此進行監督。對於民眾質疑較多、且經查實無法支出的預算一律上收,並要求追查相關人員責任等。如果說財政“節流”考驗政府誠意的話,那麼職能“增效”就要視行政能力而定了。不可否認,我國地域廣博、區域間發展不平衡,在客觀上加大了產業轉型與優化民生工作的難度。就此而言,科學界定公共財政支出的職能范圍,明確各級財政應承擔的事權,解決財政“越位”和“缺位”問題刻不容緩。特別要指出的是財政增效的關鍵在於優化分稅體制。既有的分稅制源自1994年的稅改,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地方財政收支不平衡問題已經越發突出。而地方財政收入不足也成為地方政府不得不依賴房地產行業,依賴土地財政的原因所在。目前學界對於全面優化分稅體制呼聲很高。可以預見的是,如果地方財政收入結構優化,有助於避免房地產業對於地方行政行為的約束力,讓政府和市場的邊界能夠進一步劃分清晰。

總之,財政資金應以公眾最重要的公共需求為首要投向,專注於公益性、基礎性項目投資,以及產業轉型指導扶持等工作,同時放手讓市場機制在一般競爭性領域發揮調節作用。隻有理順了政府與市場、政府與社會之間的關系,那麼“有形之手”在調控中才可能屏蔽各種雜音並體現出低成本、高效率的特征。

分享到:
(責編:王倩、張玉珂)

相關專題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