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觀點

小品后浪推前浪,本山退到“沙灘上”

梁江濤

2013年02月01日13:52    來源:人民網-觀點頻道    手機看新聞

1月30日晚,趙本山對外宣布退出小品界,從此封山小品舞台。從明年開始,不再上任何電視台春晚,包括央視,並坦言央視春晚這些年給予他很多,但同時他也感受到背后的壓力。(1月31日東方網)

自從趙本山公開宣布退出蛇年春晚的消息之后,關於他為什麼再次退出央視春晚的猜測五花八門。有說因病請辭的,有說劇本不佳的,而他本人給出的說法是壓力太大了。不管哪種說法更靠近真實,有一點是肯定的,長江后浪推前一浪,一代更比一代強,與其等著后生們將一個個老臉拍在沙灘上,不如自個退出留下好印象。

說實在的,前幾年有些觀眾就開始不怎麼看好本山大叔了。網友評論很精辟:“趙本山不化妝就挺老﹔小沈陽化完妝也不小。”這倒不是說他的生理年齡,而是指他的“藝術礦藏”。再天才的藝術家也經不住這連續幾十年的挖掘開採,江郎才盡這是藝術行當的自然規律。舊的終要黯然退出,新的總要扑面而來。這才有我們的幸福娛樂生活。

平心而論,本山大叔帶給我們的快樂絕不是一般的快樂,那是相當的快樂。從早期的“秋波就是秋天的菠菜”到“忽悠,接著忽悠”,從“沒病走兩步”到“每個成功的男人背后都有個多事的女人”等等,如果說小品語言成就了時代流行語,那麼,趙本山就是一場場“造句運動”的領頭羊和弄潮兒。小品流行語所折射出的時代符號,見証了社會發展、文明與進步,尤其是人的成長與進步,彰顯價值多元化賦予人們思維與語言方式的全新變革,乃至整個社會的革故鼎新。在這方面,本山大叔功不可沒。

然而,“常青藤”、“不老鬆”也有凋零枯萎的時候,這幾年,春晚舞台上不僅是本山領銜出演的小品,幾乎所有語言類作品都少見上乘之作,觀眾拿著顯微鏡都難找不到一句可以放在路邊咀嚼調侃的流行語。小品的符號從“本山”滑落到“平淡”,顯然這不只是本山個人的遺憾。

其實,每年春晚的小品節目都盯住一個“新”字——新作品,新面孔,新形式。蛇年春晚一樣突出一個“新”字。就像蛇年春晚的主題“新春中國”寓意著中國夢的起飛和老百姓的生活質的飛躍一樣,春晚語言類節目也是新面孔居多,老面孔較少。比如受觀眾的歡迎的“開心麻花”就有2個作品會參加終審。而且,南方語言類節目也有望登台,打破北方小品種曲藝一統天下的格局。還有時下很火的微小品,也可以登上春晚的大雅之堂。本山大叔從此封山小品,給更多的新人預留登上春晚的機會,體現了他的藝術品德。從另一個角度看,年輕小品演員更該從本山其人和本山作品中學習舞台經驗、提升演藝素養和汲取豐富營養,使新的作品能真正表現生活,抓住觀眾。

更重要的,小品的功能不僅僅止於生活的幽默,把大家都懂的笑點和暗喻放在娛樂的籃子裡,擺平我們的寂寞,而且要敢於直面熱點事件和話題,聚合起一種公平正義的正力量,讓小品成為“上山打虎”的諷刺之鞭。

分享到:
(責編:王倩、張玉珂)

相關專題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