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時評:集體不讓座,不能借多元口實閹割社會公德
朽木 |
2010年11月10日03:14 來源:人民網-觀點頻道
【字號 大 中 小】 | 打印 | 留言 | 論壇 | 網摘 | 手機點評 | 糾錯 |
“南京7名中學生集體不讓座”的消息在網上甫一曝光,立即受到多方高度關注並引起激烈爭辯。我以為,爭辯是正常現象,但原則必須是:道理愈辯愈明,而不能在眾聲喧嘩中莫衷一是。
公共汽車讓座,說起來是個小事小問題,但多年一直在說而未解決。這回更嚴重的是,一些輿論如不澄清,將會直接挑戰給老弱病殘讓座這一社會共識、社會公德、民族公德。
爭論先是由個別當事的中學生引起的,振振有詞地說“我們也累,我們比老人更累”,因此,恕不讓座了﹔接著是由一些網民附議並力挺:“不讓座也沒什麼”,“老人可以避開高峰期”,“現在是價值多元社會”。雲雲。
中小學生累不累?我想,稍有常識者都會給出一個公允的答案:當然累,有的實在很累。書包重,課業壓頂,身心俱疲,都是有的。而我們爭論的問題關鍵在於:累了又如何?在老弱病殘面前應該怎麼辦?
我們不能以“多元取向”為口實來閹割文明禮讓這一中華民族文明美德、社會美德、人類美德。確實,我們社會正在嬗變,價值取向多元化是不爭事實。但是:有些東西永遠不能變!有些原則永遠不能丟!比如文明禮讓,比如禮讓老弱病殘。這是一個健康人的基本素質,這是應當從小抓起的社會規范。扶強助弱,助人援手,行善積德,悲憫情懷,這是人類區別於動物的根本之處,這是人類得以文明賡續的不息源泉。在這裡,任何“價值多元化”之類的口實,都凸顯其極端自私自利的一面,凸顯其淺薄的本質,我們決不能標舉這種“多元價值”,我們決不能讓這種“價值多元論”閹割民族美德、人類美德、社會公德。
末了想再強調:價值多元是允許的、被包容的,乃至和平共處共榮的,但是,這個多元構成,一定是有益價值和無害價值,而決不能是有害價值。這一點,任何年代、任何社會都是如此。
相關新聞:
●南京7名學生集體不讓座 學生稱我們比老人更累(圖)
相關評論:
●人民日報來論:“書包很重”也需被傾聽
●新京報:給老人讓座,需要理由嗎
公共汽車讓座,說起來是個小事小問題,但多年一直在說而未解決。這回更嚴重的是,一些輿論如不澄清,將會直接挑戰給老弱病殘讓座這一社會共識、社會公德、民族公德。
爭論先是由個別當事的中學生引起的,振振有詞地說“我們也累,我們比老人更累”,因此,恕不讓座了﹔接著是由一些網民附議並力挺:“不讓座也沒什麼”,“老人可以避開高峰期”,“現在是價值多元社會”。雲雲。
中小學生累不累?我想,稍有常識者都會給出一個公允的答案:當然累,有的實在很累。書包重,課業壓頂,身心俱疲,都是有的。而我們爭論的問題關鍵在於:累了又如何?在老弱病殘面前應該怎麼辦?
我們不能以“多元取向”為口實來閹割文明禮讓這一中華民族文明美德、社會美德、人類美德。確實,我們社會正在嬗變,價值取向多元化是不爭事實。但是:有些東西永遠不能變!有些原則永遠不能丟!比如文明禮讓,比如禮讓老弱病殘。這是一個健康人的基本素質,這是應當從小抓起的社會規范。扶強助弱,助人援手,行善積德,悲憫情懷,這是人類區別於動物的根本之處,這是人類得以文明賡續的不息源泉。在這裡,任何“價值多元化”之類的口實,都凸顯其極端自私自利的一面,凸顯其淺薄的本質,我們決不能標舉這種“多元價值”,我們決不能讓這種“價值多元論”閹割民族美德、人類美德、社會公德。
末了想再強調:價值多元是允許的、被包容的,乃至和平共處共榮的,但是,這個多元構成,一定是有益價值和無害價值,而決不能是有害價值。這一點,任何年代、任何社會都是如此。
相關新聞:
●南京7名學生集體不讓座 學生稱我們比老人更累(圖)
相關評論:
●人民日報來論:“書包很重”也需被傾聽
●新京報:給老人讓座,需要理由嗎
(責任編輯:齊賀) |
相關專題 |
· 網上第一評——人民時評 · 評論員文集 |
熱圖推薦 |
|||
|
| ||
|
|
播客·視頻 |
|||
|
|
[一語驚壇]"干部年輕化"就怕成"干部關系化",能不糾結? [論壇]公安局長香艷日記是真是假·一品質不如妓女的警察 [訪談]加交通部長談移民·馬偉明:落后不是國人專利 [辯論]金牌爭優,GDP也該爭第一麼·你看好“引渤入疆”嗎 [博客]誰奪走教師公寓53條生命 我空軍第一位女將軍 [博客]女部長因夫公費游辭職啟示 薄熙來岳父採訪記 |
無線·手機媒體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