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晚報:CPI數據不應遠離居民的切身感受
2011年09月22日09:54 手機看新聞
9月20日,國家統計局、北京市統計局舉辦“統計開放日”。有網友咨詢,為什麼發布的CPI的漲幅那麼低,而生活中很多東西的漲幅都很高。國家統計局北京調查總隊副總隊長、新聞發言人邢志宏解釋說,CPI是綜合了8大類別的消費商品和服務項目的數字﹔而普通市民印象深刻的一般是生活必需品中單個商品和服務的價格,再加上每個人關注點不同,消費能力也不同,都可能對CPI數據的感受有所不同。(9月21日《新京報》)
不同收入水平的家庭消費能力不同,所以關注點也會有所不同,這確實是事實。比如對於少數高收入家庭來說,就可能不會太過關注豬肉以及其他一些生活必需品價格的上漲,因為這些生活必需品價格上漲對其生活影響不大。不過,對於廣大中低收入家庭來說,由於其收入的大部分都要用於日常生活,包括購買豬肉與蔬菜,所以其也就會更多地關注豬肉以及蔬菜等價格的上漲。盡管像衣著、電器等價格也會對中低收入家庭產生一定影響,但是由於這些商品並不屬於日常性消費,所以中低收入家庭對這些價格關注相對較少。而由於當前中低收入家庭佔大多數,所以可以說大多數家庭都會非常關注豬肉以及其他一些生活必需品價格的上漲,對豬肉與蔬菜價格上漲反應敏感。
CPI數據是反映與居民生活有關的商品價格變動指標,而生活必需品價格變動情況與多數民眾的生活質量密切相關,所以按理說,CPI數據應當盡量接近多數民眾的切身感受,而不應因為“每個人關注點不同,消費能力也不同”,而離大多數居民的切身感受太遠。
而且統計部門公布的CPI數據將會作為政府部門進行相關政策決策的參照與依據,所以唯有CPI數據與大多數民眾的實際生活情況與切身感受相接近,統計與公布CPI數據才會對政府部門進行相關決策起到有益的參照作用。反之,如果CPI數據與多數民眾的實際生活情況與切身感受相差太遠,則可能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政府部門進行相關決策的科學性,不利於多數民眾的生活水平與質量因為政府科學決策而得到改善與提高。
也正因為如此,一方面統計部門在進行CPI數據統計時,應當更加注重相關類別的分類與指標權重分配的科學性與合理性,盡量使相關類別分類與指標權重分配與民眾的實際生活情況相貼近,並由此而使統計出來的CPI數據與大多數民眾的切身感受相接近,而不是屢屢讓民眾感覺與切身感受相差太遠。另一方面,有關部門不應假借“每個人關注點不同,消費能力也不同”理由,有意無意地掩蓋當前包括豬肉在內生活必需品上漲已對多數民眾生活造成較大影響的事實。有關方面應當正視當前包括豬肉在內生活必需品價格上漲過快已經影響居民生活質量的事實,通過採取有力調控措施,盡快實現包括生活必需品在內整體物價的穩定,以切實有效地穩定多數民眾的生活水平,提高與改善他們的生活質量。
不同收入水平的家庭消費能力不同,所以關注點也會有所不同,這確實是事實。比如對於少數高收入家庭來說,就可能不會太過關注豬肉以及其他一些生活必需品價格的上漲,因為這些生活必需品價格上漲對其生活影響不大。不過,對於廣大中低收入家庭來說,由於其收入的大部分都要用於日常生活,包括購買豬肉與蔬菜,所以其也就會更多地關注豬肉以及蔬菜等價格的上漲。盡管像衣著、電器等價格也會對中低收入家庭產生一定影響,但是由於這些商品並不屬於日常性消費,所以中低收入家庭對這些價格關注相對較少。而由於當前中低收入家庭佔大多數,所以可以說大多數家庭都會非常關注豬肉以及其他一些生活必需品價格的上漲,對豬肉與蔬菜價格上漲反應敏感。
CPI數據是反映與居民生活有關的商品價格變動指標,而生活必需品價格變動情況與多數民眾的生活質量密切相關,所以按理說,CPI數據應當盡量接近多數民眾的切身感受,而不應因為“每個人關注點不同,消費能力也不同”,而離大多數居民的切身感受太遠。
而且統計部門公布的CPI數據將會作為政府部門進行相關政策決策的參照與依據,所以唯有CPI數據與大多數民眾的實際生活情況與切身感受相接近,統計與公布CPI數據才會對政府部門進行相關決策起到有益的參照作用。反之,如果CPI數據與多數民眾的實際生活情況與切身感受相差太遠,則可能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政府部門進行相關決策的科學性,不利於多數民眾的生活水平與質量因為政府科學決策而得到改善與提高。
也正因為如此,一方面統計部門在進行CPI數據統計時,應當更加注重相關類別的分類與指標權重分配的科學性與合理性,盡量使相關類別分類與指標權重分配與民眾的實際生活情況相貼近,並由此而使統計出來的CPI數據與大多數民眾的切身感受相接近,而不是屢屢讓民眾感覺與切身感受相差太遠。另一方面,有關部門不應假借“每個人關注點不同,消費能力也不同”理由,有意無意地掩蓋當前包括豬肉在內生活必需品上漲已對多數民眾生活造成較大影響的事實。有關方面應當正視當前包括豬肉在內生活必需品價格上漲過快已經影響居民生活質量的事實,通過採取有力調控措施,盡快實現包括生活必需品在內整體物價的穩定,以切實有效地穩定多數民眾的生活水平,提高與改善他們的生活質量。
(責任編輯:齊賀)
手機讀報,精彩隨身,移動用戶發送到RMRB到10658000,訂閱人民日報手機報。
關於 的新聞
去聊吧討論

- 西安晚報:“千人村庄百人入獄”的悲情
- 西安晚報:火災捐款信息公開還需細化
- 西安晚報:嚴格管理仍是公租房的首要問題
- 西安晚報:質疑翁帆讀博,再証“拼X”的焦慮
- 西安晚報:“沒洞不算球場” 不能溫柔收場
- 西安晚報:治醉駕 法律威嚴和執法智慧應兼具
- 西安晚報:從全票當選到閃電雙規,不是輕佻的黑色幽默
- 西安晚報:“最牛咆哮哥”誰讓你如此瘋狂
- 西安晚報:“會做生意”的師兄是熱心還是黑心
- 西安晚報:殘疾教師代課二十年不能隻換來一句同情
- 西安晚報:下架月餅會不會成為“餅堅強”
- 西安晚報:先hold住休假權 再討論“中秋季”
- 西安晚報:父輩光芒何時不再“照兒去戰斗”
- 西安晚報:“權威”主導的鑒寶灰色江湖
- 西安晚報:燃油費“上下同步”需制度保証
- 西安晚報:“政府保護牌”很像權力護身符
- 西安晚報:教師節能成“送禮節”嗎?
- 西安晚報:天價擇校費背后的公共資源私人化